听新闻
放大镜
寡言君子
2017-11-24 09:00:00  来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我国著名教育家、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先生,一贯沉默寡言,以至被称为“寡言君子”。

  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梅贻琦在630名考生当中名列第六。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显得有些沮丧。唯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和他同批被录取的徐佩璜(君陶),后来回忆说:“我记得我在看榜的时候,看见一位不慌不忙、不喜不忧的也在那里看榜,我当时看他那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觉察不出他是否已考取。后来在船上碰见了,经彼此介绍,原来就是现在的梅先生。梅先生不喜说话,但谈话时却和蔼可亲……”

  留美回国之后,梅先生认识了在女青年会服务的、后来结为终身伴侣的韩咏华,旋经师友们介绍和撮合,建立了恋爱关系,并很快订了婚。订婚之前,韩咏华的一位同学跑来对她说:“告诉你,梅贻琦可是不爱说话的呀!”韩咏华却说:“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多年后,韩咏华不无感慨地说:“就这样,我和沉默寡言的梅贻琦共同生活了43年。”

  类似的事例和传说,不胜枚举。一言以蔽之,梅先生的一贯沉默寡言,则是定而无疑的了。

  其实,梅先生的沉默寡言、不爱说话,甚至不说话,并不是无话可说,更不是思想贫乏,而是内心丰富、深思熟虑的表现——“嘴里不说,骨子里自有分寸”。他讲话,往往“妙语如虹”,甚多魅力和哲理。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名言,成为清华乃至中国所有大学的共同办学理念,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还曾说:“校长的任务就是给教授搬搬椅子、端端茶水的。”这些见解,卓尔不群,都体现出一个教育家的宽宏胸襟。

  梅贻琦的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他的沉默寡言,说明他不屑于空谈,而注重实际行动。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用人不拘一格、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只凭真才实学。钱钟书、华罗庚、徐宝騄这三位当年28岁的正教授,都是被他请来的,一时轰动了学界。他以自己的纯粹、执着、坚定、智慧,博得了师生们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少说多做,甚至做了也不说,“行胜于言”,无疑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无论何时何地何人,理当都有这样的品格。(李志远)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