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检察为抓手,聚焦河湖生态保护,坚持创新机制、能动履职、一体修复,“河湖安澜”勾勒出最美生态底色。
协作创新,推动一体化保护。洪泽湖、白马湖横贯淮安、宿迁,高邮湖、宝应湖连接扬州、淮安,淮河、大运河连通苏鲁豫等数省。淮安市检察机关以加强区域协作为抓手,统筹多方力量,实现跨区域河湖保护,统筹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019年8月,淮安市检察院首倡成立“大运河保护同盟”,苏州、无锡等8个市级检察院联合签署联动协作保护机制,聚力保护千年运河。2020年7月,淮安市检察机关首倡,与宿迁两市六地检察院携手成立“洪泽湖生态保护检察联盟”。
以两个联盟为平台,淮安市检察院探索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围绕洪泽湖、大运河里下河(段)等重点水域的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强化检察联动,着力解决跨区域河湖“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问题。同时,不断加强与水利、生态环境、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依托属地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检察长制”工作部署,常态化推进“生态保护司法绿坝工程”,切实增强河湖保护聚合效应。
能动履职,坚持高质效办案。2020年4月,淮安市检察院在开展河湖生态环境损害公益诉讼调查走访时发现,白马湖退水闸旧址至避风港一段连通水域水质较差,立即向相关部门和属地政府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新修订湖区长远发展规划,并建成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污水处理站。2020年12月,白马湖湿地公园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国家湿地公园名录。
借鉴该案件办理的经验,淮安市检察院又开启大运河、洪泽湖、古黄河等重点水域非法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问题公益诉讼治理专项行动,积极探索无人机3D建模、流动快速监测站等新技术,努力构建数字化公益诉讼调查指挥系统。两年内,先后发现涉河湖污染线索58条,参与开展专项整治15次,督促拆除影响河湖环境违章建筑17座、监督清理违章垃圾堆放点29个、污染物36715吨。
一体修复,促进可持续发展。针对河湖保护面临的水生态系统修复难题,淮安市检察机关持续推进河湖环境与生物资源一体修复,联合法院、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出台《环境诉讼暨司法修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及修复制度与检察公益诉讼有效衔接,并借助开展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活动,实现重点河湖水域和沿岸空间受损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
“淮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群众对水的感情特别深,淮水安澜即淮安。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协作机制,主动高效履职,努力推动构建河湖综合治理保护新格局。”淮安市检察院检察长薛国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