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三难管”地区成了“三共管” 江浙沪检察机关“跨界”协作守护绿水青山
2019-07-18 16:30: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7月11日,江苏吴江、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三地检察机关依托苏州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和巡回工作站,联合对太浦河流域跨界污染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发现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这也是三地检察机关首次共同开展公益诉讼线索摸排、勘验取证和初步调查工作,落实服务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举措之一。

  

  据悉,太浦河是一条太湖入黄浦江的人工河道,全长50多公里,流经三地15个乡镇,而中心区域恰好在两省一市的交汇处。过去,因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三地检察机关各管一段,各项信息互不共享,沟通联系也时断时续,缺乏协调、统一,面对跨界污染现象往往只能“望河兴叹”。“别说有的企业借此钻空子违规排放,就是简单的河道打捞保洁也会推诿扯皮,一些以邻为壑的恶劣行为,与这种分而治之的现状不无关系。加上此前法律对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一时也难施拳脚。”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负责人许剑峰说。

  这一困境在国家层面引起了高度重视。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在江苏等13个地区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试点工作。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决定,明确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写入这两部法律。试点以来,吴江检察院共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72件,提起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5件,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今年3月,“长三角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青嘉吴检察机关立即将协同服务这一战略提上工作日程,签订了《青嘉吴检察机关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备忘录》。6月28日,三地检察机关又签署了生态环境检察保护等四项具体合作协议,在日常工作联络、信息资源共享、案件办理、生态修复、业务交流等方面建立全面协作机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主动担当,全面加强对太浦河等生态环境的保护。

  

  当前,三地检察机关正不断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协作体系。通过联动协同,联合取证,第一时间合作建立损害公益的证据体系,主动将公益诉讼线索摸排延伸到“三难管”地带,积极开辟一条走出“公地悲剧” 和“囚徒困境”的新路,打造“三家共管”的新模式。“我们将以服务保障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为契机,当好表率,种好这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的‘试验田’, 形成打击破坏区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努力解决跨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服务和保障示范区建设的‘样板间’。”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检察长刘军表示。

  作者:编辑:夏禹玮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