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全社会广为关注和热议的话题,我和我的同学们也都很关心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不仅要吃的卫生健康,饭菜还要可口最好,那样可以减少浪费。
今年4月1日起,由三部委颁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将施行。这一管理规定明确,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院长要与学生共同用餐,我认为这一举措将有力助推与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多涉及使用“山寨”食品、“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地沟油”等,围绕校园周边的一些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小商贩和供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也存在卫生条件不达标等问题,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需要全社会合力,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共管共治,不断创新、优化治理模式。
比如,一方面要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黑名单”制度和制假售假公开曝光制度,大幅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另一方面,学校要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实行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大校园食品科普力度,定期自查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及时排查和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改善学校食堂供餐条件。
要针对当下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如每逢学校春、秋季开学,以学校食堂、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学校周边的小超市、小食品店、小餐饮店等为重点单位,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但不能停留于搞“运动式”执法,刮一阵风就完了,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把严防严管严控的要求落实到日常执法监管中,常抓不断,严管不懈,做到从源头上防范和减少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
学校师生是食品的消费者,也是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学知识进校园活动,增强师生的食品安全质量意识、消费维权意识和识假拒假意识和能力的同时,要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创建和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作为载体,鼓励学校运用移动互联网和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拓宽接受监督渠道,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与此同时,要充分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等主体的作用,最终形成校园食品安全共建共治的格局。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6班黄嘉仪
作者:编辑:耿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