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建议督促履职,于是有了——
七年垃圾山变身绿色长廊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曾经触目惊心的垃圾山;神秘卡车倾倒黑色泥浆;检察官利用无人机勘查取证;如今生机盎然的黑松林
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辖区内,222省道以西,大旺山路北侧,藏着一个巨型垃圾场:污水沉淀废弃物、废旧塑料袋、生活垃圾堆积成山,怪味辣眼、刺鼻。垃圾山霸占此地7年之久,周边居民深受其害。检察机关介入监督,发现是座废弃垃圾场被强行打开缺口倾倒工业垃圾,而相关执法机关却监管不力。
神秘运输车去往何方
2017年2月的一个上午,一辆运输车载着一整车黑乎乎的泥浆,行驶在日照市岚山区的街道上,车身随着颠簸不断地滴着污水。此时,岚山区检察院民行科的检察官们正驱车走在回访案件的路上,与这辆运输车打了个照面。
检察官们很惊讶,这样一辆满载泥奖的运输车怎么能“大大方方”地行驶在城区里?考虑到岚山区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处,结合车辆情况,检察官们判断这辆车可能来自邻省,车上载的很可能是工业垃圾。这些垃圾是否有害,将要被运往何处,又将被如何处理?检察官们决定跟上去一探究竟。
跟着开了大概两公里,检察官发现运输车在222省道以西突然转向,驶到大旺山路北侧的一个岭坡上。对这个岭坡的周边环境,检察官们并不陌生,因为这里离他们准备回访的一家涉案单位不远。路过这座岭坡很多次,他们还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
运输车在一处山岭下停稳,检察官则将车停在距其远一点的地方。下车后,他们都惊呆了:这里竟藏着一个巨型垃圾场,遍地污水、废塑料颗粒、渔船绳网、贝壳、黑泥浆、生活垃圾,密密麻麻堆成山,气味冲鼻令人作呕。运输车司机下车观察了一下,回到车里开始卸货,黏糊糊的黑泥浆倾泻而出,在之前已经风干了的黑泥浆上又裹了厚厚一层。
检察官亲眼目睹整个过程,这黑乎乎的泥浆无法用肉眼分辨出是什么,会是有害物质吗?他们按下手机快门将证据固定,然后通过进一步跟踪调查锁定了车辆轨迹,再协调当地公安机关对黑泥浆进行采样鉴定。鉴定结果显示,黑泥浆并非有毒有害物质,是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检察官们松了一口气,但违规垃圾场危害环境也不容忽视。他们向检察长高月清汇报了情况。高月清说:“这是大事,我们必须向前一步解决问题,找出污染根源,彻底解决掉。”岚山区检察院成立了专项调查小组,启动调查取证、检测污染物、锁定排污企业等一系列举措。
一边“吐槽”一边倾倒
“那个味儿太熏人了,刺鼻子辣眼睛,刮风时全村人都能闻到”“夏天最要命,闻到那味儿头就晕”“都知道是个垃圾场,有垃圾都往那倒,里面乱七八糟啥都有”“我出门都绕路走,偶尔一次没绕路,经过那里就吐了”“得有六年多了吧,没人管,也不知道是谁管”……检察官在垃圾场附近的辛家庄子村走访,提起这片垃圾场,村民们怨声载道。
辛大爷是垃圾场北侧林地的看护员,每天从早到晚在林地值班。他说:“来这里倾倒垃圾的不仅有周边的个体户、小工厂人员,还有附近老百姓,时常能看到垃圾被露天焚烧。”
“家里也有垃圾需要处理,我看其他人都往那里倒,也就跟着倒。”辛家庄子村的王大爷与其他村民一样,尽管深受垃圾场之害,但还是会不自觉地把自家垃圾集中运去。
货车司机侯某每星期要来垃圾场至少3次,据他介绍,刚接这个活儿的时候,老板指名要将生产过程中剥离的海虹壳运到这里,“运垃圾来的不止我一个,我见过最多的一次,有5辆车一起往下卸。”
有各色人等、各种车辆频繁到此倾倒垃圾,垃圾场外围圈起的一周围墙已有多处缺口坍塌,被踩成了“正门”。南侧与之仅有一墙之隔的水塘也遭了殃,垃圾蔓延至水面,污染了一大片水塘。空旷的林地和庄稼地将垃圾场与外围居民区隔开大约半公里,垃圾场这片“无人区”成了法外之地。
由于垃圾成分多,大量固体废物已堆积腐烂。大风天,垃圾混合着尘土漫天飞舞;下雨天,垃圾被雨水冲得到处跑;炎热夏日,垃圾加速腐烂,蚊虫聚集,细菌滋生,飘散阵阵恶臭。当地一些村民不堪其扰,也向有关部门反映过,却没有下文。
开小道,垃圾场“复活”
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岚山区检察院于2017年2月14日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调查程序。经查,上述区域占地约48亩,未经行政许可,未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更没有办理环境评价审批手续。那么,在各项条件都不满足的情况下,垃圾场是怎样运行起来的?对此,高月清态度明确,“多数历史遗留的环境疑难杂症,都伴随着相关部门监管的缺位,必须揪出问题根源,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进一步调查还原了垃圾场的来龙去脉:2011年5月,当地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启用新修建的垃圾场之前,将此处作为临时简易垃圾场暂存垃圾。后来新场所投入使用,该局对这一区域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并对外围一圈进行封墙作业,宣告废除其暂存垃圾功能。但已经习惯将垃圾运往此处的企业和周边村民,却在围墙上打开一个缺口,仍然将垃圾运往此处。随着时间的推移,缺口越来越大,垃圾越存越多,终于堆积成山。
各类工厂是倾倒垃圾的主力。一方面,这片垃圾场距离附近的焦炭场、化工厂距离都不远,加上地处鲁、苏两省交界,在边界模糊地带的钢渣厂、化工厂、塑料厂等上百家高排放类企业缺乏规范管理,这些工厂企业乐得就近扔垃圾。另一方面,岚山区东临黄海,渔业发达,海产品加工盛行,每天都有大量渔业垃圾需要倾倒。
2017年4月7日,岚山区检察院启动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根据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依法向作为主管单位的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
移山平地,造绿色长廊
为促进检察建议有效落实,岚山区检察院探索实施了检察建议公开宣告机制,以公开宣告的方式向被建议单位送达检察建议书,并邀请区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等代表现场监督,促使相关单位自觉落实检察建议并及时反馈。
当天,民行检察官现场宣读了检察建议书,并进行释法说理,认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作为主管单位,负有监管职责,但因监管不力,致使该临时垃圾场封场后又被随意堆放大量工业垃圾,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建议该局依法履行监管职能,清运垃圾,建立监管巡察制度,与环保部门进行工作衔接,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在之前的调查取证工作中,岚山区检察院利用无人机对垃圾污染现场进行航拍勘查,取得了完备的图片、视频证据,在公开宣告现场通过显示屏一一进行了展示。
随后,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相关人员就落实检察建议作了表态发言,表示一定高度重视,尽快摸底调查,拿出整改方案。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代表进行监督并作了现场点评。
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海安说:“此次公开宣告不仅增加了检察建议的权威性,更有助于各部门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建立长效机制。被建议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对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作出回复,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提请区人大进行说明。”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在签收了检察建议后,迅速到垃圾堆放现场进行勘查,经多方论证,拿出了科学的垃圾处理方案,于2017年4月26日,向岚山区政府提交了《关于对原临时垃圾简易填埋场进行整修绿化的请示》,获得批准。
2017年7月20日,岚山区政府启动投资项目采购招标仪式。中标单位于7月26日动工,对垃圾场进行科学清理。到8月16日,共计1.92万立方米裸露工业垃圾被依法处理,土地整平任务基本完成,被破坏的280米院墙也得到修整,院墙外侧排水沟中填埋的垃圾也被清走,重新发挥了疏通作用。
由于垃圾长期腐烂堆积,该处土壤已被严重侵蚀。按照恢复性司法实践的要求,净化、滋养土壤,恢复被破坏的48亩土地的生态活力迫在眉睫。鉴于该垃圾场地处林地,北侧土壤有绿松等植被覆盖,有关部门决定在回填后的熟土层栽种黑松,将此处作为城区备用苗圃,一方面可以绿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黑松滋养土壤,实现土壤的自我养护。
2017年9月底,栽种黑松的任务提上日程。种树也是个大工程,地面底部的垃圾易生沼气,需要先铺放管道,将沼气排出。1.3万多株黑松要用竹竿架起后再浇水,随后再将竹竿撤下,一排排竹竿从架起到抽走就用了将近半个月时间。
2017年10月中旬,岚山区内222省道以西,大旺山路北侧区域,原有的垃圾山摇身一变,成了一片绿色生态长廊,1.3万多株黑松逶迤数百米。在岚山区检察院近期采用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中,黑松繁茂挺拔,清澈水塘镶嵌,一片墨绿画卷,令人心旷神怡。至此,困扰了岚山长达7年的生态顽疾被铲除。
“再也不用闻那个味儿,心里的石头好像一下子没了,喘气也顺溜了,你们检察官可真是帮我们干了件大实事!”垃圾山走了,黑松林来了,当地群众说蓝天白云回来了,心情也变好了。
岚山区政协委员袁秀英表示,检察院充分运用检察建议,发挥法律监督职能,有效弥补了相关部门的监管漏洞,促进社会管理取得了实效,为群众守护了绿水青山,值得点赞。
“垃圾山变成黑松林,环境大有改善,但我们任务并未结束。现在,院里的检察官每两周都要去‘报到’一次,查看生态修复情况,通过监督跟踪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我们还会进一步探索加强检察建议落实新机制,加大督促环境治理的力度,打造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美丽新岚山。”高月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