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接过父辈的理想庚续前行
2021-09-08 15:48:00  来源:镇江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读到这些铿锵的字眼,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父亲。绝不是想为自己的父亲歌功颂德,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老党员,为党奉献的几十年间确实用一言一行践行着这一精神。他坚守振兴乡村教育的理想,为乡村教育的振兴矢志不渝担当作为,全心全意办好乡村教育造福父老乡亲的一生,每每令我敬佩不已,每每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如何才是对党忠诚,如何才是不忘初心,如何才中担当为民。

  父亲是一名上世纪70年代就入党的老党员,1977年父亲原本当上了干部。那一年,学校里急需补充新教师。组织看中了有高中学历的父亲。听党的话,跟党走,是父亲的座右铭。他二话没说,脱下干部制服,执起了教鞭。从普通教师到学校校长,他始终牢记组织的重托,将建设一流强校作为终身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一干就是33年,把对乡村教育的热爱浸入了自己的骨髓。

  理想还丰满,现实却往往很骨感。70年代末的村小学,是破破烂烂的,教室是土坯房,窗户没玻璃,屋顶开天窗。父亲硬是多方化缘,将教室全部换成了明亮的瓦房,在全乡第一个铺上了水泥地面,第一个装上了吊扇,第一个建起了标准化的篮球场,第一个引进了正规毕业的师范生。看到父亲乐此不疲地将破旧落后的学校旧貌换新颜,我曾问父亲在那样困难的环境面前,为什么能够坚持。他的回答是,有了理想不能随意放弃,干好了对得起组织,心里也是快乐的。

  32个春秋,父亲一直坚守着自己扎根乡村教育的初心。但没有一点担当,确实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那时的教师普遍比较清贫,我小学时父亲月工资才56元,上高中时才700多元,上课之余还要操持家中3亩农田,耕田施肥、插秧收割无一不少,兼顾起来十分困难。为了自己的理想,父亲只能是经常“损私肥公”,牺牲小家为大家。儿时的我发现一个规律,星期天只要在家里看不到父亲,他十有八九就是在学校里忙碌。教室窗户破了,总是他亲自去换上玻璃;教室屋顶漏雨了,又是他不顾危险上房查漏补瓦……多少次与母亲约好下田干活,却总是食言留在了学校里。一次农忙时节,别人在抢收抢种,他却背着药桶,对着校园里的茅草喷洒除草剂,只是因为考虑学校经费有限,想为学校省一点钱。我又问他,你老是不顾家,被妈骂,图什么。他的回答是,把学校办好,对得起村里的群众,让你妈数落两句算得了什么。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父亲的辛勤耕耘下,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全镇前列。时光在流逝,但父亲对学校的爱却越来越浓烈。在我升学、走上工作岗位后,只要回到村里,还是常看到父亲在学校里乐此不疲的身影,依旧能听到乡亲们对父亲以校为家的敬业精神的赞叹。每次过年,乡村们笑着祝他步步高升,他却乐呵呵地回一句,嗯,步步高升,还在薛村(村小学所在地)。他其实是有机会提拔到上一级学校的,但他根本就不想离开这片热土。在我看来,他是真真正正把“对党忠诚,不负群众”的誓言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而且,是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转眼,作为父亲的儿子,我也已经工作了20多年,虽然没有如父亲当初所愿子承父业,接过他的教鞭。但令他欣慰的是,我在2009年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父亲一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另外一条战线上庚续了他的理想,接续了他的光荣使命,继续为党的事业在奋斗。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绘就了十四五规划的壮美蓝图,伟大的中国梦正在快马加鞭中加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而且需要我们年轻党员投身这一洪流之中,人人争先,个个出力。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父亲已经光荣退休,而我,虽逾四十,却正当少年。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有信心,有决心,像父亲一样,永远忠诚于党,永远秉持为民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持续奋斗,为国出力,以潜龙腾渊、乳虎啸谷的少年气势,在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书写精彩!

  青春无悔,强国有我。在伟大的建党精神指引下,在父辈光荣的感染下,我将永守初心,永远对党忠诚,让有限的生命、满腔的热血,浇铸“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