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这样的检察官
2018-03-09 14:23:00  来源:
 一个光影组合的文化展览,一部大气雄浑的交响乐,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为您展现—— 

他们是这样的检察官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该剧一方面为社会注入了引导性良好的推进反腐倡廉的正能量,一方面跳出了脸谱化、标签化的窠臼;没有醉心于大肆渲染社会的黑暗面,又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这是一则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好剧选介》中的评价,评价的是一部检察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守望正义》。

  而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主楼大厅的检察文化展览上,参观者再一次目睹了这部剧的精彩片花。以影视作品宣传法治文化和检察文化,如今已经成为检察机关一个重要的方式,这一方式的形成是在多年的职业探索和实践中结出的硕果。

  “弘扬法治文化,讲好检察故事”是此次“检察文化成果展”的主题,走进这个展览,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文化带来的自信和力量。

  核心价值至上

  文化的魂魄在于思想。用先进的思想引领文化建设,才可以构筑最优美的文化风景。

  “检察文化成果展”最核心的内容,即从意识形态主导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把握检察文化的真谛,这是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不渝的政治方针和前进方向。

  展览特别以《关于检察机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制实施细则》《“十三五”时期检察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等一系列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文件为序章,回顾和总结了规划、确立新时期检察文化建设的重大历程。这一系列的规划和部署,为新时期检察文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清晰的思想基础。由此实施的一系列建设和完善检察文化宣传阵地的举措和活动,涵盖了传统媒体、网站、影视作品和新媒体等多个方面,最终让检察文化大放异彩。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法治精神和职业素质是社会大众对检察机关的最高寄望,此次检察文化成果展突出了检察理论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多样性、丰富性。近年来,在国家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全国检察机关围绕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与国家监察机关工作衔接协作机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等检察改革重大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理论研究和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让全社会瞩目的成就。

  顺应这一要求,最高检特别开展了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推荐选拔活动,评选出229名调研骨干人才,建立了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库,同时,深化与多所法学院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搭建检察理论研究的专业平台。

  记者注意到,展览中这样一组数字令人印象深刻:2016年,四级检察机关全部设立新闻发言人,共4473人,两年来检察机关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新闻发布活动3471场。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司法知情权,也保障了对检察机关的社会监督和新闻监督,呼应了全社会的对法治的需求,这是检察文化的应有之义。

  正是这一系列的成果,让检察职业有了更加清晰的样貌。

  榜样和品牌

  2017年9月,第二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评选表彰活动距第一届两年之后举行。最高检授予10人“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称号,给予6人“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提名奖。他们的名字和照片,出现在了此次检察文化成果展“榜样的力量”的榜单中。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公诉部检察官杜邈,曾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出版《反恐刑法立法研究》《反腐败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研究》《外国人犯罪案件公诉样本》等专著7部。2016年9月,被授予了“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2017年2月荣获“全国公诉标兵”称号。

  内蒙古自治区达茂旗检察院派驻检察室主任潘志荣,扎根基层30年,办理610多起各类案件无一差错。虽没有办过轰轰烈烈的大案要案,可他扎根牧区,主动到农牧民家寻访搜集线索,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给草原牧民普法、提供法律援助,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称号。在荣誉面前,他说自己只是“草原的孩子,牧民的孩子,实实在在为牧民办事是我的本分”。

  吉林省长春铁路运输检察院副检察长郭恩慧多次咳血仍坚持在办案一线,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主办多起窝案、串案,分管的职检部门荣立“集体三等功”,本人两次荣立“二等功”。创造了肾癌、肺癌晚期近8年,依然坚持工作的医学奇迹。他戏称之为“工作疗法”。

  浙江省金华市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何德辉,全国检察机关死刑复核人才、浙江省检察业务专家、专家型公诉人才。他带领金华公诉团队,连续4年在全省绩效考评中名列第一,10余项创新工作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广。他培养出了5名国家级、省级优秀公诉人,带领出了一支远近闻名的“公诉铁军”。

  安徽省宣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已故全国模范检察官周会明,在西藏山南市检察院挂职5年多的时间里,查办了山南职务犯罪记录上第一位处级干部、第一位厅级干部、第一位少数民族处级领导干部,查办职务犯罪数量连续四年位居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榜首,连续三年占据整个西藏自治区的“半壁江山”。在第一个挂职期快要到的时候,山南市检察院挽留他再挂职一期,他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检察院白云热线办公室主任念以新扎根白云热线13年,接听服务电话37400多个,协助有关部门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解救妇女儿童15人。他先后参加水滴善行和无偿献血等7个公益组织,资助困难家庭19个,助学捐资1.3万多元。2014年,他捐献了29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名15岁白血病患者的生命,成为全国第40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纪检组组长毕冬云,1995年4月因车祸失去左腿。半年后,她安上假肢重返公诉岗位。2012年担任公诉局长之后,卧龙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全部被作出有罪判决,追诉漏犯100余人,提起抗诉20余案,抗诉数量居全市第一,改判率100%。

  还有,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梅玫,西藏自治区聂荣县检察院检察长次仁美朵,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丁爱国……

  榜样的示范之外,还有品牌的力量。2012到2017年,最高检共命名确定了165个“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我们从展览中看到,江苏苏州,唱响检察文化“集结号”;广西罗城,唱响“山歌检察文化”;重庆,重磅推出未检“莎姐”;四川自贡,打造独特的“天车文化”……

  他们,让检察官的样貌更加亲切、动人。

  检察影视异军突起

  检察题材的影视剧最早出现在1981年,名为《检察官》。此后检察题材影视作品的制作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直到2003年《国家公诉》的出现,检察题材影视作品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此次展览中列出的作品都是近年来影视创作的精品,包括《人民的名义》《人民检察官》《反腐枪声》《春归》《无法证明》《守望正义》《无罪》……以全国模范检察官金淑萍为原型创作的《雪莲》获全国普法办全国普法栏目剧类一等奖,《人民检察官》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而《人民的名义》更是掀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观剧热潮。

  2016年,《无法证明》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荣获电影节最高荣誉奖“最佳故事片奖”;2017年4月,《无罪》摘取了第五十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白金雷米奖……

  这些成果证明,从最初作品的情节和表演的生涩、主题先行以及概念化和脸谱化的弊端,到逐渐克服这些弊端,检察题材影视作品正回归影视艺术的规律,找到此类题材恰当的切入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近年来,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的检察题材影视作品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批具有强烈时代特点的检察主题电视剧,以现实生活中优秀检察官群体为人物原型,以检察机关查办的真实案例为故事素材,以艺术性的叙事方式,为大众生动呈现了一系列或者惊心动魄、艰难曲折,或者温情满满、温暖人心的案件办理过程,彰显了法治的进步,塑造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检察人物形象。

  检察题材影视作品也进入了大众娱乐的视野。新浪娱乐评论对电视连续剧《守望正义》的评价是“难能可贵的是,突破了以往涉案剧的创作窠臼,走出误区……展现了检察官的铁骨柔情以及执法理念的冲突与融合,塑造了当代检察官职业良知的群体形象”。腾讯娱乐评论则认为,“剧中的检察同仁始终为人民群众‘守住正义’,倍感可亲可敬可爱,‘守望正义’始终是所有检察人员共同的崇高价值追求”。

  电影《无罪》以2003年浙江发生的张高平、张辉叔侄二人“强奸致死案”为背景,展示了为一起冤案艰苦卓绝的洗冤过程,提供了一个冤案昭雪的影像范本。影片用相当节制的笔墨触及司法之伤,更用相当浓重的笔墨高扬有错必纠的司法理念。

  2014年和2016年,最高检举办两届检察机关微电影专题片展播活动暨检察影视创作培训班,推出以《白发亲娘》《肖像》《盲区》《法者仁心》为代表的90部优秀微电影、专题片。进入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第三届微电影、专题片等新媒体作品征集展播活动已然拉开帷幕……

  法治理想和法治理念,是决定检察题材作品是否优秀的基石。《无罪》这类作品的启发正在于,面对敏感题材的时候,我们是否有勇气直面我们固有的观念上的不足,直面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并以艺术的方式加以表现。检察题材属于法治题材的一个重要部分,还原真相、追求正义的情节设定和人物塑造是恒常不变的艺术方式,这也是通往正义的必经之路。

  对文化的坚守,是对信仰的坚守。守望正义,依然是我们不变的主题。

  (李红笛/制图)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