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艺术闪耀时代精神
2017-11-14 17:03:00  来源:
   1987年,尚长荣带着《曹操与杨修》的剧本来到上海,第二年在天津首演后震动京剧界。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上海京剧院又推出《贞观盛事》,尚长荣塑造了大唐名相魏征的艺术形象。2002年,京剧《廉吏于成龙》在舞台上刮起了“廉吏”旋风。

  三十年,三部戏,尚长荣以“三部曲”的艺术成绩,震撼海内外剧坛,成为当今京剧舞台上最具成就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并连续两次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记者在采访尚长荣时,他说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作为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要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优秀的艺术永远青春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会被我们的青年、我们的国人认可的,我们不要失掉这个自信

  采访的话头,从京剧走进大学生开始。

  1995年,第一届京剧节在天津举行,上海京剧院的《曹操与杨修》一炮打响,获得当时唯一的金奖——程长庚金奖。上海方面决定推动京剧走向青年,于是自费在首都高校演戏。一切费用全都是上海方面承担,不让学校和学生掏一分钱。

  聊到这里时,尚长荣感慨,22年了,那时候传统戏曲文化的氛围跟现在不好比,能够萌发这个想法,上海方面是很前卫很大胆的。当时在北京开了一个见面会,各大学的学生会负责人、文体部长来了。上海方面一说明来意,大家都冷了,说京剧应该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的艺术,让我们组织观众去发票,我们一定尽力而为,但同学们能不能来可不敢保证。尚长荣一看这种情况,毛遂自荐说给大家唱四句京剧。尚长荣唱的不是戏,是诗。是周恩来总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唱完在场的大学生文体骨干都愣了,京剧原来这么好听,纷纷表示一定尽力。

  于是放寒假前的12月份,北京正冷,在海淀影剧院演出《曹操与杨修》。演出前,仪式很隆重,中宣部、文化部、团中央、教育部和上海方面都来人出席。

  因为演出前忧虑会有人中途退场,尚长荣就跟剧组说即便撤退一半,演戏别受影响,把戏演得尽量紧凑。演出开始,第一幕台下静悄悄,第二幕开始有掌声,第三幕掌声越来越多。事后,据初步统计掌声大概是在45次左右。演出结束,谢幕的音乐放的是流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这在当时堪称神来之笔。因为剧组认为,今天的我们是阳光的、幸福的,所以尚长荣刻意选这支曲子。谢幕时,尚长荣跟同事何澍说,我们俩下到观众席,扩大战果,以表达我们剧组对青年学子的感谢,结果这一下去就被大学生团团围住上不来了。

  在致谢时,尚长荣深情地说:感谢同学们冒着数九严寒来看我们的节目,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然后剧组搬出一个箱子,尚长荣坐在箱子上给大学生签字,足足签了40分钟。

  尚长荣对记者说道,以前有人问他最难忘的一次演出是哪次,应该说那次是他前半生演出最难忘的一次。

  在谈到文化自信时,尚长荣说,我们优秀的古典艺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会被我们的青年、我们的国人认可的,我们不要失掉这个自信。

  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担当

  我们要用我们精湛的艺术,讲好中国古今故事,这是一个阵地,这是一项义务,这是社会担当

  尚长荣面对今天的文化繁荣,由衷地高兴,而他曾经也经历过彷徨与困惑。

  他说以前也确实自信不够,也在苦苦思索与寻觅,如何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观,通过舞台向世界传播。

  曾经一度,尚长荣不愿意向别人说自己的职业,心里头觉得窝囊。有一次坐火车,有人问他是做什么的,他说搞群众文化的。更难受的是这样的心情无法言说。有一次在外地演出,有记者问:“尚老师,您现在艺术成就这么高,但您不觉得跟明星相比,待遇差距太大了吗?”尚长荣听完虽然心中不是滋味,但他牢牢记得东汉张衡的四句话:“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一直以来,他也是用这四句话来平衡和鼓励自己,因为自己从事的是文艺工作。

  尚长荣说,作为一个戏曲人,是有社会担当的。我们要用我们精湛的艺术,讲好中国古今故事,这是一个阵地,这是一项义务,这是社会担当。讲到这里,尚长荣铿锵感慨:“瓜菜代”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以前“瓜菜代”的时期我们都没有为斗米折腰,何况今天这样的好时代!

  我们也确实是坎坎坷坷,遇到这样和那样的苦难,有成绩,也有失误,但我们一直在前进。尤其是十八大之后,政策上倾斜,经费上扶持,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腰杆直了,底气足了。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72位文艺界同志参加,7位发言的同志中有尚长荣。在会上,尚长荣客观地讲到了一些文艺乱象,但他说可喜的是现在有的基层院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坚持演正能量的好戏,坚持了岗位职责和职业操守。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尚长荣的话。尚长荣说这是总书记对优秀戏曲艺术的肯定、对优秀艺术工作者的肯定。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化自信和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带来了阳光。尚长荣说,听了总书记讲话之后,汲取补充了相当强的钙,骨头硬了,因为我们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伟大光荣的事业。总书记的讲话,一扫这位资深艺术家心中的阴霾与困惑,激发起一位文艺战线上老同志的昂扬干劲。

  尚长荣说上下五千年,周秦汉唐,唐诗宋词,元明杂剧,明清小说,需要我们继承研究,需要我们推动创新,以资讲好中国古今优秀故事的资源,真是太多太多。戏曲艺术工作者必须放掉无谓的自卑感,为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充满正能量又感人肺腑的艺术作品,要通过各个声腔和剧种,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戏曲艺术工作者的义务。

  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尚长荣不愿意看到崇洋媚外、庸俗低俗,更不愿意看到淡化甚至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他表示,近年来,一些丑陋的庸俗的、砸自己脚的乱象、行为和作品都受到了约束,主旋律占了主流的位置,这是最让人欣慰的。

  开掘艺术的时代光辉

  作为戏曲人,应该思索一下,如何为这个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点什么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到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报告,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辉、高度的自信和厚重的情怀,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总纲和指南。

  从事文艺工作多年,尚长荣对此深有体会。尚长荣说,我们不是搞政治和哲学理论的,但是我们要为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尽心尽力,因为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说到自信,尚长荣感慨良多,作为一个1940年出生的人,他经历了许多,见证了许多。他说“四个自信”,真的是非常要紧的。具体到文艺界,特别是戏曲界,一是要努力学习,二是要团结一致向前看,自强自爱自重,加强自律,加强团结。作为戏曲人,应该思索一下,如何为这个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点什么,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子孙;不要老考虑自己的位置、工资、级别,只要实心实意做好了一切都会有,切莫因争虚而丧其实。

  尚长荣感慨道,现在生活多么幸福,以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现在排练场都有空调,硬件条件全有了。现在要的是一种拼搏苦干的精神,所以总书记讲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太实际了,就是要实打实地干。

  想实打实地干,就得克服浮躁,潜心地去进行艺术创作,让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

  在戏曲的传承与出新上,尚长荣一直走在探索前行的路上。

  “我们在创作上,要考虑继承传统,敬畏传统,研究传统,还要激活传统,这样才能够推动出新,这是戏曲界前人前辈想做而没来得及做的事情。”尚长荣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如果再背着旧包袱吃老本是没有出息的。任何优秀的传统剧目都需要开掘其内涵,比如《杨家将》歌颂了可歌可泣的正义;《四郎探母》告诉我们战争是悲剧……每一个传统剧目都有自己的精神内涵,都能跟今天挂钩。尚长荣重申,我们是古代文化和戏曲艺术的传播者,绝大多数艺术工作者都是这样做的,凡是这样做的,心情就很舒畅。

  “在创作上,要打开思路,在继承上,要远离僵化,在推动出新上,要远离异化,还要以中华民族和我们每个剧种的本体生命为核心,这样才能出好作品。”尚长荣语重心长地谈道。“作品不要拿钱来堆,搞戏曲关键的还是戏。豫剧《焦裕禄》写的是人民公仆,我在舞台上看到的不是高大全的县委书记,而是一个接地气的人民公仆,他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感人肺腑,所以我们在创作上一定得深入生活。”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十九大精神的激励指引下,增强文化自信,戏曲的繁荣就在前边,只要我们努力去干,就一定能达到

  近期,尚长荣传承版的“三部曲”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下公开演出,尚长荣在向年轻同事传授时,不仅教他们演戏技法,更激励他们要注意戏外戏,多看书、电影、电视剧,多看好的文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养分来滋养和丰富自己的演出。

  尚长荣注重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把握和塑造人物。“1964年,我在铜川下过煤矿,一个叫桃园煤矿,一个叫王石洼煤矿。当时演《节振国》,我演里面的老胡,为了体验煤矿生活,我下矿,爬着进去,那是真害怕。这要是塌下来,那就‘肉夹馍’了。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矿工的不易。”2002年,为塑造好《廉吏于成龙》,已经62岁的尚长荣还想尽各种办法减肥8公斤。

  尚长荣多年来一直想演一部清朝戏,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剧本。当时《解放日报》资深摄影记者陈莹联络各方力量,建议尚长荣饰演于成龙。但尚长荣考虑自己年龄大了,不该“占据”着舞台,应该让中青年演员有更多机会,所以有些顾虑和犹豫。上海京剧院知道后主动找到尚长荣,表示由院里立项,希望他能担纲主演,这让尚长荣感觉很温暖,爽快答应。三个导演,四个编剧,大家都被于成龙的精神感动。四个编剧一人写一段,分工合作,非常默契,这种创作模式不多见。首演之后,各方面也有不同意见,尚长荣说我们做不到闻过则喜,但能做到兼听则明。

  “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不要虚张声势,多出一点克服浮躁接地气的、没有虚张声势的优秀剧目出来,那么多撼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要搞急功近利,不要搞政绩工程。”当年苦排《曹操与杨修》的精神重现。

  “于成龙,300年前的一个好人好官,是值得去演一演的,这个人物给我们极大的教育。这是一位布衣高官、能办事的清官廉吏。他激励我们,做人要做这样的人,做官做这样的官,才对得住天地良心。我到他的出生地,从那块菜地上捧起一捧土,装在我们的箱子里,作为‘镇戏之宝’。”传承版“三部曲”推出,上海京剧院要召开一个研讨会。尚长荣对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千万不要开成对尚长荣的表彰会,而是研讨我们上海京剧院这么些年来,怎样推出这三出戏、如何传承,更重要的是青年人如何接过戏曲事业的接力棒,总结出一条可行的路。正如单跃进所言:“我们不仅要传递这些戏,更要传递这些戏所体现的上海京剧院这么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审美理想和追求,我们更要培养能够深切理解传统、膜拜传统、学习传统,又能够激活传统,有主动创作意识的表演人才。”

  尚长荣跟记者说,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愿意过多地出头露面,希望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推动工作,给青年演员做好传帮带,要求、督促他们,让他们不断走向舞台中央。

  采访接近尾声,尚长荣深情地说:“现在特别要强调,众人拾柴,这把事业之火才能烧旺,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而已。在十九大精神的激励指引下,增强文化自信,戏曲的繁荣就在前边,只要我们努力去干,就一定能达到。”(记者 刘同华)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