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大数据破解“刑民交叉”难题
2023-11-29 14:56:00  来源: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

  依靠数字模型推送602个重点罪名刑事案件数据、1103条监督线索,依法对6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启动监督、监督采纳率达100%……这是今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对刑民交叉类型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的一组数据,精准监督的背后是大数据带来的强大“战斗力”。在总结实务经验长期酝酿的基础上,该院自主研发了刑民交叉数字监督模型,实现由个案被动监督向系统主动监督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近年来,因投资理财产生的刑民交叉案件,引发信访舆情较多。2021年3月,市民张先生向武进区检察院反映,2014年,自己在某理财公司投资30万元,到期后该理财公司人去楼空。然而在他委托律师以经济纠纷向武进区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后,公安机关对该投资公司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事立案,后武进区法院经审理作出刑事判决。张先生向检察机关诉苦:民事判决返还多,刑事判决返还少,到底以哪个判决为准?

  “我们发现,这类刑民交叉案件并非个案,不少民间借贷、不当得利纠纷等案件的原告,同时也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诈骗案等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出于及时维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他们往往会不等刑事立案甚至不报案便以民间借贷等案由提起民事诉讼,这样将导致其他投资人(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该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郑鸿璋介绍。

  经充分调研,武进区检察院认为刑民交叉案件高发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等特定罪名,可研发数字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赋能对该类情况进行区域内全方位摸底、排查,充分挖掘刑民交叉案件中虚假诉讼线索,并就同一事实出现刑事民事两份生效法律文书长期并存、冲突的情况予以监督,保护刑事案件被害人群体的公平受偿权。为此,该院与法院建立数据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获取重点案由生效民事案件数据,与刑事案件数据汇聚整合,通过建立数字监督模型,将数据碰撞比对,精准研判后,检察机关依法对刑民交叉类型民事生效裁判启动监督。

  数字监督模型上线运用后,实现了在海量民事案件中迅速锁定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线索的效果。检察官通过“初步审查+深入调查”等方式,对推送的线索进行分类统计、排序后启动监督,有效提高成案率和监督规模。

  在黄某某、刘某某等五人与白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中,被告白某涉嫌诈骗,以高额利息投资项目为诱饵,骗取46名被害人共计人民币2000多万元,被武进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数字监督模型初步筛选推送线索后,武进区检察院经研判认为,民间借贷纠纷中黄某某等5人主张的借款,系白某诈骗犯罪事实的一部分,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应撤销民事判决书,驳回起诉。因此,该院向武进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获法院采纳。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