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连云港市赣榆区检察院写给家长的一封信:关于未成年人成长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2019-09-06 09:35:00  来源:江苏检擦网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赣榆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的一名检察人员。

  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多年,今天我想结合我们的检察职能,和大家聊聊未成年人成长你可能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想一想,每天孩子上学,最常说的一句是什么?是不是经常说 “路上注意安全”“放学早点回家”?这就是希望孩子平安,从法治的角度,平安就是不受害,也不犯罪的意思。

  预防孩子犯罪,是家长密切关心的问题,预防被害,同样是家长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媒体对校园暴力的报道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016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该通知对校园欺凌作出了明确界定。校园暴力没有赢家。施暴者将面临法律的处罚,被害者往往遭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双方都会因此影响今后的生活。为了我们的孩子,每一名家长都需要关注校园暴力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和家庭有关。

  各位家长,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那么他可能已经遭受了校园欺凌或者暴力。这些异常情况包括:生理方面:如伤痕,孩子身上有原因不明的青紫块、伤口、抓痕。放学回家有不正常的头发湿,衣服湿;突然出现没有来由的不舒服、厌食;精神方面:变得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变得苦闷或者失眠;试图自杀或者以自杀相威胁;物质方面:衣服或者书本被弄坏,随身物品被损坏或者丢失,拒绝上学或绕远路上学甚至为了避免上学而装病或者逃学,回到家拒绝谈论校园生活,变得具有侵略性等,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对校园暴力,家长的应对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漠视型,即对孩子受伤害的事实漠不关心,这可能会造成孩子长期遭受暴力无力反抗;一种是以暴制暴型,要求孩子以暴制暴来反抗校园暴力行为,这可能造成孩子认知偏差,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倡导的关心型应对方式,家长在其中积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被害事件并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如保护证据、及时报案、向校方报告、与加害方交涉等,帮助孩子迅速走出阴影,提高自护能力。

  假如孩子卷入了校园暴力,请一定要与孩子及时有效沟通,让孩子自己说出来。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的心智正常,具有分辨和表达能力,及时有效沟通,就是要赋予孩子表达权、话语权,让孩子真实且无所顾忌地表达和沟通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他行使权利的过程。

  在这里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些教会孩子避免校园暴力的方法:

  首先是引导孩子树立权利意识。树立孩子的权利意识,并不是单纯向他们灌输权利义务的规定,而且在教育中唤醒和呵护孩子心中的正义和良知,让孩子知道法律是行为的准则和界限,不能逾越,否则必将受到惩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也不容侵犯。

  其次是教育孩子避免危险情境的方法。教会受害孩子,要直视那些欺负你的孩子,用平静清晰的语言告诉他们停止这么做。如果光靠说不管用,或者侵凌者采取进一步措施,那么赶紧跑。跑不掉也不要惊慌,尽量不要再激怒对方,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力量悬殊时要通过有策略的谈话或借助环境来摆脱困境。此外,可以告诉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结伴而行 ,远离欺凌通常发生的地方(如校园的胡同、操场的角落等),放学不要路上贪玩,按时回家。教会加害孩子换位思考,或者用情境模拟的互动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这种痛苦。

  最关键的还是要用行动引导孩子。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树立权利意识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待规则、权利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如公众场所不吸烟、不大声喧哗,遇事情不暴力解决问题,父母是否作出了表率?你的样子很可能就是孩子将来的样子。

  引导孩子用法律手段维权也是十分必要的。这点并不只是针对受害孩子,加害孩子同样适用。有些孩子一开始并不是加害者,在处理同学关系中没有规则意识,不懂得法律底线,那么家长应适时引导孩子用法律的手段维权,如选择告诉老师、家长甚至报警。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下面几大征兆,那你一定要注意了:好说谎话、脏话不断、吊儿郎当、三朋四友、纹身标志、懒散邋遢、结群闲逛、奇装异服、过度打扮、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坠入违法深渊的苗头。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请一定要及早干预。

  第一要务就是要消除容易诱导孩子的犯罪条件。引导孩子辨别真正的朋友、净化朋友圈;加强对孩子闲暇时间的监管,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和考试前后是违法犯罪的高发期,多带他们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陶冶性情。及时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撒谎、旷课、夜不归宿、小偷小摸、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等。引导孩子明确犯罪成本,提高法治意识。多与孩子观看法治节目,主动与孩子探讨身边发生的小冲突、小矛盾或者热点违法犯罪案件,提升孩子的法治意识。加强价值观引导、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与爱好,让孩子明白爱慕虚荣、哥们义气不可取。

  家长朋友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想对屏幕那端的你说,孩子的成长转瞬即逝,请用心灌溉其成长,要教他爱,教他善, 趁他还是个孩子,放下手机,腾出时间,好好陪他!

  此致

  敬礼!

  赣榆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全体干警

  2019年6月14日

  编辑: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