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唐黎刚,他给我的印象是朴实憨厚,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他,获得了“武进区十佳青年”“平安武进十大功臣”“常州市十佳检察官”“江苏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等诸多荣誉称号。
几天跟班学习下来,我体会到基层政法工作的不易,也被唐黎刚工作中的“钉钉子”精神、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折服。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唐黎刚1995年7月进入武进检察院工作,从事检察工作二十余年以来,大部分时间扎根在业务一线,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他先后在公诉、侦查监督部门任职,年均办案百件以上,主动承办疑难复杂案件,成功起诉了原武进区副区长苏某受贿案、原武进建设局局长徐某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因业务能力突出,区领导安排他前往柬埔寨参与办理“1129”跨国电信诈骗窝案。他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漏,他分管的部门业绩排名全市前列。
对待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秉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面对荣誉和赞誉,他谦和地说。
法不容情,但是司法者是有温度的
为保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更有效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平等、保护和挽救职能,在唐黎刚的倡议下,武进区检察院创建了全市首家女性涉罪人员观护帮教工作站“嘉宝馨港”和失足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工作站“金球驿站”,有效保障了轻微刑事案件中未成年人和女性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工作站创建以来,共接受涉罪外来人员700余人,其中无一人重新犯罪,该项工作得到团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各级领导肯定,并成为全市社会管理创新“示范项目”。
这次跟班学习,我实地参观了“金球驿站”,对观护帮教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做出的人文关怀。“法不容情,但是司法者是有温度的。”唐黎刚对我说。
老人家,保重身体,有困难跟我讲
2014年,唐黎刚调任政治处主任,分管党建、人事、队伍建设等工作。司法办案少了,与辖区老百姓打交道的机会多了,他多次组织干警对湖塘镇南街社区和湟里镇河南村开展走访、帮扶工作,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7月24日,我跟随着唐黎刚来到南街社区,与社区干部和居民零距离交流。交谈中我发现,虽然居民群众对检察工作不太了解,但社区干部和几户孤寡老人对唐黎刚都十分熟悉。据了解,逢年过节,唐黎刚总是带着慰问品来看望老人们。“老人家,保重身体,有困难跟我讲。”看望独居老人顾玉秀时,唐黎刚像往常一样对她说,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连连道谢:“谢谢你们,总是来看我。”
在他们眼中,唐黎刚不是高高在上的副检察长,而是与社区干部一样接地气儿的普通党员。从唐黎刚眼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困难群众的真心实意。
跟班手记 解好每一个难题
几天的跟班学习下来,我对唐黎刚同志充满了深深的敬意。接触过程中,他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谈的都是具体工作,为人质朴如泥。唐黎刚从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基层二十多年,让我深有感触。
以脚踏实地的恒心做好每一份工作。习总书记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初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对我们政法工作者来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秉持理想信念不动摇,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提升办案质量,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从唐黎刚同志身上,我学到了他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为推动平安和法治建设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以精益求精的耐心办好每一起案件。把案件办好、工作做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司法为民不是空喊口号,而是体现在政法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在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我要学习的是唐黎刚同志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以坚定不移的决心解好每一个难题。当前,政法领域改革正在由点向面拓展、由易向难挺进,如何解决改革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对我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正是让我们自我革新、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勇于改革、敢于亮剑,对标找差、不断学习,在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中创新思维,为民纾困解难,我们的“初心”才能映照,“使命”才能践行。
作者:史啸强编辑:杨月